新华网南京11月10日电(分析师周国洪 董俊 田雪亭)一场免费顶级美术盛宴、20余幅毕加索等世界顶级大师作品、来自20个国家的3000名艺术家与观众共启美展大幕、一周展览期内逾20万人次观展……10月8日开幕的首届南京国际美术展,不仅创下中国美术展览多项奇迹,更让南京城万人空巷,观展盛况前所未有,成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新生文化符号。
由民营机构主办的一场顶级艺术盛宴,缘何一经推出,旋即引发强烈反响?在全球化语境下,民营资本大规模投入中西文化艺术的收藏与展览,将为艺术品市场与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怎样的聚变与融合?一家民营企业如何追逐它打造中国版艺术“奥斯卡”的梦想?带着这些问题,本刊专访了南京国际美术展组委会执行主席、南京利源集团董事长严陆根。
全球“海选”呈现精彩美展
《江苏领导参考》:南京国际美术展开幕以来,来自20多个国家的数百名艺术家汇聚南京,展览现场人潮涌动,观众纷纷前来“向大师致敬”,成为江苏乃至全国美术界的一大盛事。作为美展组委会执行主席,您觉得本次美展的亮点有哪些?
严陆根:每一个有质量的国际美术大展,都离不开政府、美术界与艺术市场的三重推进。作为一场全球化的美术大展的主办方,我们获得了中国侨商联合会的大力组织支持,中央委员、中国侨联党组书记、主席林军,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侨联副主席、中国侨商联合会会长、香港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等领导亲自出席了开幕式,大大增加了本次美展在海内外的影响力。
美术界也高度认同我们的办展理念,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亲任南京国际美术展的评审主席,近百名国内外美术专家、学者、策展人组成专业评审团,从两万多件作品中选出800件初评作品。开展当天,美展评出了金奖艺术家8位、银奖艺术家25位、铜奖艺术家99位。
南京国际美术展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层次感:世界艺术大师展、“沉实的足迹”资深艺术家特邀展、“纷呈当下”征集作品展,三个分展会共襄盛举,共同为这场全球化的艺术盛宴添色。
“世界艺术大师”部分重点展出世界顶级艺术大师作品,包括毕加索著名油画《戴绿帽子的女人》、雷诺阿的成名作油画《玫瑰花》和《静物》、莫奈著名油画《朗香教堂的朝拜之旅》等。“沉实的足迹”资深艺术家特邀展则云集了展望、施慧、薛亮、徐乐乐、何多岺、范扬等87艺术家的精品力作。“纷呈当下”征集作品展主要展出来自世界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件国内外艺术家作品。
开展期间,展馆外总是排出长长的队伍,观众如潮,据不完全统计,单日观展人数最高突破6万人次,各展馆不断加派工作人员,确保观众能更好地欣赏作品。
《江苏领导参考》:南京国际美术展面向全球网罗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万余件作品,经层层筛选与学术评审,最终入围千余件。南京国际美术展为何选择并大胆尝试全球海选的方式?
严陆根:南京国际美术展采取艺术单年展的展览形制,中外艺术家同台展出,东西方艺术彼此对话——如此大规模地全球海选作品的美术展览形式,在国内尚属首次。这一美术展览形制,一方面打破了以往资源不对等的局面,能最大限度发掘出有潜力的优秀青年艺术家,完善整个艺术生态链的每个环节。
另一方面,在全球化语境下,将中国的当代艺术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艺术作品并置到一起,让东西方艺术对话,展示独特的中国艺术现象与脉络,以及与西方艺术的差异性和共性,呈现世界艺术潮流的整体面貌。从这个意义讲,南京国际美术展突破了地域、国别乃至文化的限制,指向更为宏大的层面。
传统民营地产巨头转身文化产业
《江苏领导参考》:去年11月,作为南京知名本土地产开发商,您亲自宣布全面退出房地产行业,全面进军文化产业。基于怎样的一种考虑,让利源集团主动放弃利润丰厚的房地产行业,转而结缘南京国际美术展的?
严陆根:说到办美展,先要说收藏。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在南京当文化记者,与许多艺术家都有长期的来往,激发并培育了我的艺术兴趣与素养。我想,也就在那时,我与艺术之间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2年,受邓小平南巡讲话激励,我选择了投笔从商,在当时的江宁县(现南京市江宁区)筹建利源地产公司。创业之余,我还于2001年创办了《百家湖》杂志,至今已连续出版两百余期,贾平凹、叶兆言、刘心武、董桥等一批文化名人都曾在《百家湖》上留下原创文字。
那时,利源集团的地产项目做得有声有色。经过20多年发展,利源集团打造的百家湖花园依偎百家湖畔,百家湖别墅花园、维也纳城、罗马城、伦敦城等以桥梁作为纽带,围绕湖岸依次排开,组成了以百家湖为中心的城中城院落,缔造了一个水岸湖居的“百家湖”典范。
在商场打拼20多年,艺术成为我的最好精神寄托。我对艺术的热爱,不仅没有淡化,反而随着人生历练和创业财富的增加持续加深。我对艺术收藏的钟情,不仅是个人旨趣所在,更希望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尽一份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2004年,我创办了江苏省第一家民营博物馆——百家湖博物馆,收藏了毕加索、莫奈、雷诺阿、齐白石、徐悲鸿等中外艺术家的作品,成为中国最早收藏毕加索等世界印象大师作品的博物馆,也是中国收藏西方艺术作品最多的博物馆。
直到去年11月,我终于做了一个大胆决定:即主办一个国际美术展,做一个中国最好、最有水平、最有影响力的国际美展,并以此为契机,拉开利源集团由地产向文化转型的大幕。
《江苏领导参考》:2009年,您被授予“南京市改革开放30年十大功勋人物”。集团旗下独立和控股公司20多家,每年上缴税费2亿元。2007年中国房地产品牌价值评估发布会上,利源集团更以3.35亿元品牌评估价值,高居南京地区房地产榜首。地产越做越大,影响力与日俱增,为何却毅然转型文化产业?
严陆根:在对外宣布全面退出房地产业后,我们先后成立了南京财富投资集团和南京布罗德文化投资公司,前期投入10亿人民币从事文化投资,为转型文化产业铺路。转型文化产业,首先是为了却我自己的一个心愿。
不少人对我的这次转型不理解。有的人认为,利源的转型,是因为不看好房地产未来的发展前景。说实话,恰恰相反,我认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黄金期至少还有10年时间。最主要的动因,就是我内心怀有的文化产业夙愿,同时经过多年资本积累,我也有能力放手做自己喜欢的事了。
也有人说,利源集团其实并未“全退”,而是以发展文化产业的名义继续涉足地产。这也是误解。这次利源转型,是彻底地退出房地产业。目前,我们在海南、广西、昆明等地的地产项目均已基本处置完毕,仅有山东、连云港等少数几个尾盘正在做最后的梳理。我们集团绝大部分员工已转型到了文化产业领域。我们已建成的南京凤凰山国际艺术园,也不会出售,只会作为世界最大美术家创作社区,仅仅用于出租。
与海外相比,当前中国文化产业差距明显,我想借此机会让更多中国艺术品展示在海外,发出中国自己的“艺术声音”。
30亿“造星”缔造“布罗德”模式
《江苏领导参考》:南京国际美术展于10月14日落下帷幕,美展结束后,利源集团将如何继续推进文化产业转型?
严陆根:以南京国际美术展为平台,以集团自有艺术基金为支撑,6年滚动投入30亿元资金,发掘、培养国际上认可的中外美术艺术家,建立建设国际认可的现代化艺术品公开市场体系,全面提升中国美术作品在国际艺术舞台的影响力与地位——这就是我们一直在推进的“布罗德”模式。
首先,我们制定了以南京国际美术展为支撑的艺术家成长计划,把签约艺术家分为ABC三个等级,分别制定不同培养计划,为每一位艺术家建立预期成长模型,使他们尽快成长起来。
其次,未来两个月,我们将在新加坡、台北、香港举办首轮巡回展出与艺术交流,带领签约艺术家及其作品与国际投行、买家进行互动性的学术研讨会,全面提升艺术家及其作品知名度。在这些活动中,艺术家将有机会直接与国际顶级机构、收藏家、学者、评论家互动,掌握自己作品在国际美术界的反映,直接参与作品在国际市场的价值分配,打破艺术品交易与己无关的传统交易模式。
第三,接下来的两年里,我们将每年举办一次国际美展持续探索积累办展经验,挑选出优秀且具有潜力的艺术家。从第四年开始,我们将举办南京双年展,打造艺术界的“奥斯卡”。
总之,我们全力打造南京国际美术展这一平台,就是为了把签约艺术家的经典作品推荐给国际知名收藏机构,提升他们在国际艺术市场的认可度。我们还将协同里昂美术馆、中国美术馆等海内外知名艺术博物馆,举办每年不少于10次的主题展览活动,不断提高签约艺术家的国际影响力,全面提升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
《江苏领导参考》:6年投资30亿转型文化产业,利源集团怀揣的是一种怎样的文化梦想?
严陆根:南京国际美术展不是一个单纯的美术展,凤凰山艺术园也不单纯是一个艺术家工作室群,后续构建中的凤凰山艺术研究院、雕塑艺术大道等,都不是单一存在的某个项目,而是围绕“文化艺术产业转型”打出的“组合拳”,目标是构建一个包含生产、发展、推广、收藏、鉴定、交易等各环节的“布罗德模式”艺术产业链。
按照规划,我们将会花10年时间,从1000名签约艺术家中,培养出一批在世界有话语权的当代艺术家;在中国传统书画领域推出一批国际认可的艺术大师;把百家湖博物馆打造成为跻身世界前50强的博物馆……
在此基础上,南京国际美术展的终极目标,在于构筑东西方文化艺术交流的桥梁,培养国际上认可的知名美术艺术家,提高中国美术作品在国际艺术舞台上的影响力和地位,构建适合国际艺术品交易规则的艺术品公开市场运作体系,将南京国际美术展打造成“中国的威尼斯”、“中国的巴塞尔”。
来源: 新华网江苏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