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坚持青少年为主体
青奥会是15-18岁青少年参加的奥林匹克顶级赛事,南京青奥组委执行主席、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说:“青少年‘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惊喜不惊喜’是衡量赛会成功与否的标准。”
于是,征集青少年的意见、倾听青少年的声音、向青少年取经,成了南京青奥会筹办过程中的“独门秘笈”。
几乎每个环节,南京都给了青少年充分展示才华和智慧的舞台,让青少年参与进来,贡献来自他们的创意、策划和各种奇思妙想。会徽、口号、吉祥物……在重要的评审环节中,青少年都成为握有“决定权”的人群。
世界青少年也用自己的创意和智慧给青奥会提供了无数“奇思妙想”。
——青奥会奖牌的正面设计者是23岁的斯洛伐克小伙子马特伊 奇卡,他的作品被认为“现代、新颖、动感”。
——青奥会网络火炬6月19日“搭乘”嫦娥三号成功“登月”,这个想法源自南京三中业余电台兴趣小组的“异想天开”。
……
杨卫泽表示,如果不向青少年“取经”,按老思维办赛,最后肯定会被青少年“笑话”。正因为此,办一届真正属于青少年的青春盛会,充分展现青少年的青春活力,成为四年来筹办青奥会的核心思想。
共享:搭建世界青少年交流平台
和奥运会相比,同为奥林匹克顶级赛事的青奥会在竞赛之外更强调文化教育活动的交流。国际奥委会希望青奥会能促进青年人体育、教育的交流,让奥林匹克精神在青少年中广为传播。
根据国际奥委会要求,所有参赛的青少年运动员必须全程参与青奥会,这意味着文化教育活动和比赛同为青奥会的“必修课”,即使比赛结束,运动员们还要在南京参加各项文化教育活动。
南京青奥组委制订了青年的节日、世界文化村、闪亮的青春、触摸南京、新媒体实践和城市文化体验等赛时六大系列文化教育活动,再加上南京推出的系列活动,70多项文化教育活动将打造一个青年人真心喜爱的大“party(聚会)”。
在竞赛环节,南京青奥会也动足脑筋,很多项目会出现“混合组队”参赛的情况,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们通过并肩作战,将进一步加深相互间的了解和友谊。
南京青奥会希望能够举办一次能够教育、影响并让青年运动员和其他青年人积极参与的活动,激励他们在各自的群体中扮演积极角色。
南京青奥组委主席、江苏省省长李学勇表示,青奥会是中国青年和世界青年分享青春、交流思想、畅谈未来的舞台,在这里他们将共同弘扬卓越、友谊、尊重的奥林匹克精神,倡导相互理解、友谊长久、团结一致和公平竞争的理念,青奥会将成为友谊的盛会、文化的盛会,促进中国梦、青春梦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梦相通相融。
绿色:办一届节俭的可持续赛会
按照绿色、环保、节约、可持续的理念筹办青奥会,是南京青奥会办会的另一大原则。李学勇说,南京青奥会积极倡导和弘扬可持续发展理念,始终坚持集约节约,有效整合和利用各种资源,重视现有场馆的利用和赛后开发,合理控制赛会规模和经费支出,致力于实现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与城市协调发展。同时还积极创造条件让青少年感知绿色青奥,培养青少年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走近南京青奥村,一座像个大海参的建筑十分醒目,而它的功能更令人耳目一新,这个青奥村能源中心可以利用发电厂废蒸汽为青奥村制冷,满足120万平方米的制冷制热需求,大大节约了能源。
在青奥村里,这样的绿色环保节约设施随处可见——用于地下室辅助照明的太阳能采集系统、遍布青奥村的雨水收集系统……同时,整个青奥村内的建筑都是原本规划中使用的小区和配套的小学、幼儿园以及商业房,青奥村此次只是借用。
青奥会虽然规模不及奥运会,但28个大项一个都不少。“能改不建、能修不换、能租不买、能借不租”,这是南京青奥会的筹备原则之一,通过改造现有场馆、临时更改会展中心等为比赛场馆、建设部分临时设施等举措,南京青奥会大大节约了青奥会场馆建设的规模投入。35个比赛和训练场馆中,新建的只有一个场馆群——青奥体育公园,赛后这里将成为南京江北新区的全民健身场所,填补江北大型全民健身场所的空白。
南京青奥会创新的全球网络火炬传递新意十足,受青少年欢迎的同时,既实现了更广泛的全球传递,也大大节约了成本。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表示,这一创新是对奥林匹克火炬传递方式的历史性贡献。
南京青奥组委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戚鲁说,尽管南京青奥会在规模、内容、人数都超过第一届新加坡青奥会,但预算要低于上届青奥会。
来源: 新华网